聚光
股票代码:SZ.300203
中文
EN
聚光

回到顶部

国门一线打破进口垄断,开启高端质谱国产替代
聚光 发布时间:2025-04-08 聚光 来源:微信公众号 聚光 浏览量:851

国门一线打破进口垄断,开启高端质谱国产替代



据业内调研显示,2022年我国质谱仪整体进口率高达81%,核心市场份额被国外巨头牢牢占据。质谱仪作为极高技术壁垒产品,长期以来仍高度依赖进口。


在政策强力引导、自主可控需求加持下,海关系统正加速成为国产质谱仪器应用的重要突破口,国产替代势头迅猛,潜在市场广阔。



谱育科技

实现海关系统高端质谱国产替代


聚光科技旗下自主孵化子公司谱育科技(以下简称“谱育科技”)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出三大质谱国产替代方案——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MS)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GC-MS/M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三款核心产品已通过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的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标志着国产高端质谱首次在海关系统实现实质性突破,键性能指标对标国际先进水准。


针对海关应用场景,谱育科技开发了食品安全(重金属、农残、兽残、添加剂、真菌毒素、包装材料)、化妆品(禁用物质检测)、矿石元素分析等全套解决方案,全面覆盖海关法检需求。


在样品前处理环节,超级微波消解仪凭借自主研发的预加压消解技术及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快速打入超级微波细分市场。通过"前处理+检测分析"的全链条自主技术体系,谱育科技全面赋能海关检测现代化升级,成为高端仪器国产替代的坚实力量。



80%以上仍依赖进口

高端质谱成为国产替代主战场


近年来,国内质谱市场增长迅猛。据行业平台汇总,2022年我国质谱仪市场规模接近140亿元,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各大进口品牌仍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


根据2024年公开采购信息,海关系统高端质谱设备如LC-MS/MS、GC-MS/MS、TOF-MS国产渗透率不足10%,核心实验室、特殊监管区、农残及非法添加筛查等关键场景以进口设备为主。2024年海关设备更新采购中,质谱类产品中标金额中进口品牌占比超过九成。



加税+政策”双重助推

国产质谱迎来重构窗口期


质谱设备国产替代,正站上重构风口。


自2025年4月起,中美双方互征34%对等关税,进口质谱仪设备采购成本大幅提升,影响最为明显。


在加税背景下,高端科学仪器进口受限,采购成本和周期大幅上升。同时,大量老旧设备亟需更新,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第一道防线,对高性能、安全可控的国产设备需求迫切。国产替代空间,非常巨大。

同时,部分进口设备交付周期延长、服务保障受限,促使海关系统采购策略加速向自主可控、供应链稳定、交付保障、合规合规转变。

政策层面,2024年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设备升级、循环回收、标准提升等关键任务。本轮加税,无疑进一步强化了“国产优先”的政策导向。


国产质谱真实案例

海关一线落地跑通


2023年,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组织行业专家针对国产科学仪器展开精准调研,谱育科技三大质谱产品通过了全面评审验证。


2024年,某海关技术中心采购谱育科技EXPEC 790全自动超级微波消解仪,配套ICP-MS/ICP-OES,实现了从样品前处理到仪器分析的全流程自动化,大幅提升效率、降低误差。

部分已交付质谱用户
2024年,某直属海关技术中心引入谱育科技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LC-MS/MS),在农残、兽残、非法添加剂筛查中表现卓越,仪器使用率高达90%。


客户真实反馈:“谱育科技产品在高通量应用环境中运行稳定可靠,检测准确率与进口设备一致,售后响应迅速高效,真正实现了检测装备的自主可控。”

国产替代,不是口号,而是已经发生的现实。在政策东风和技术突破双重加持下,国产高端质谱正逐步成为“首选”。

谱育科技,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根基,以真实场景落地为导向,助力海关检测体系全面升级。

(本文数据整理自行业公开资料或权威平台汇总,仅供参考)



Copyright 2025 FPI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1039119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5206号 网站所展示技术参数等数据具体以实际产品说明书为准。
咨询电话
微信客服
在线客服
留言板
截图至相册,微信扫一扫
聚光